迈畅历史人文网
首页 > 历史故事 > 2020年3月29日潘德列茨基逝世

2020年3月29日潘德列茨基逝世

克里斯托弗·潘德列茨基(波兰文:Krzysztof Penderecki,1933年11月23日-2020年3月29日),又译彭德雷茨基,波兰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、指挥家。

2020年3月29日,克里斯托弗·潘德列茨基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,享年86岁。

人物生平

1933年11月23日,潘德列茨基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,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,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
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。

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。

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,他经常到中国访问演出,并担任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。他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,尤其是微分音乐。但是从70年代末期起,他转向了“保守”的、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风格。

2020年3月29日,克里斯托弗·潘德列茨基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,享年86岁。

音乐作品

潘德列茨基作为先锋派作曲家,做过很多惊人的尝试。他经常要求乐手用非常规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奏出新式音响。他的特色音响包括了微音划奏和密集音簇,但他从未因此而放弃音乐的旋律性和情感深度这些“传统”要素。

例如在论及他1966年的作品路加受难曲时,潘德列茨基曾说道:“如何形容这部作品并不重要,说它是传统的,是先锋的,都不重要。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,这就足够了。”他从70年代末的第二交响曲“圣诞”开始,回归传统的趋势更为明显。甚至有人认为他是“新浪漫主义者”。潘德列茨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十分浓重,情感亦相当强烈。不少电影曾借用其某些作品作为配乐,例如2007年的波兰电影《卡廷惨案》。

重要作品

为52件弦乐器而作的《广岛受难者的挽歌》(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),作于1960年,此曲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,也是他的成名作,属于相当激进的作品。

《路加受难曲》(St.Luke Passion),作于1962~1965年,这是潘德列茨基早年的一部重要的宗教音乐作品。

《波兰安魂曲》(Polish Requiem),作于1980~1984年,但潘德列茨基曾多次修订这部作品,包括教宗若望·保禄二世逝世之后的一次。

第二交响曲“圣诞”,作于1980年。

第七交响曲“耶路撒冷七道门”,有人声,作于1996年。

第二小提琴协奏曲“变形”,作于1992~1995年,为小提琴家安娜-苏菲·穆特而作。

“活着的贝多芬”

潘德列茨基,1933年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登比察,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,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。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。1960年,他用52件弦乐器而作的《广岛受难者的挽歌》(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)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,也是他的成名作。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。他被誉为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,曾被媒体称之为“活着的贝多芬”。

潘德列茨基在中国乐迷心中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,他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。早在1998年,潘德列茨基就在北京亲自指挥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,那也是他第一次将自己作品的“冰山一角”展现给中国观众。在创作之外,潘德列茨基还是一位涉猎广泛的指挥家,他在中国舞台上不仅指挥过海顿、贝多芬、舒伯特、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交响作品,还对中国风格的音乐表现出强烈兴趣。

标签:

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

猜你喜欢

讲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 2004年1月...
台南抹香鲸爆炸事件是指2004年1月26日,一头抹香鲸尸体在台南市中心西门路小北夜市附近自体爆裂,是因内部蓄积过多气体而造成身躯爆裂。此事发生,引起媒体关...
适合四年级讲的历史故事 2004年1月...
2004年1月12日,斯霞因病在南京逝世,享年94岁。斯霞(1910年12月-2004年1月12日),曾名碧霄,浙江诸暨人,当代初等教育专家,被誉为“小学...
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200字 2003年4月...
吴祖光(吴召石、吴韶)(1917—2003),当代中国影响最大、最著名、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,江苏常州人,著名学者、戏剧家、书法家、社会活动家。 主...
汉代历史故事 2003年4月...
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,嗓音疾病逐年增多,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。为加强对嗓音健康的了解与重视,美国耳鼻咽喉...

强力推荐